- 开阔的大海和天空
04:00 来自有趣的科技展
文|有趣的技术展示
疫情防控已成为家常便饭。虽然在“新十项”措施下,人们的生活在逐步放开。各地不再查健康码,连通讯行程卡都下线了。但疫情防控并未结束,必要的防疫防护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健康码新骗局出现了,一些核酸证明,健康码的“新骗局”也出现了。有哪些骗局?如何避免被骗?
警惕疫情相关骗局
防疫期间,大家都在配合防疫,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核酸检测、健康防护等都不落下,只为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一些人将核酸检测作为牟利工具,恶意造假核酸检测结果,造成更多病例扩散,以此维护核酸检测常态化。
不过这些人的目的最终还是得到了遏制,各地也逐渐不再查健康码,以后核酸检测的频率也会降低。那些试图靠核酸检测“一夜暴富”的美梦终于破灭。然而,仍有人趁疫情乘虚而入,核酸证、健康码等“新骗局”出现了。很多人都中招了,怎么回事?
先来看骗局一:宣传所谓的神药。
在“新十”防疫措施规定下,人们开始大量购买药品,以备不时之需。这时,骗子开始行动了,冒充正规医疗机构和人员,向公众宣传所谓的“特效药”,然后引导公众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
事实上,这些链接都是带有木马病毒的网站或程序。用户一旦点击,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等都可能被窃取。
骗局二:谎称公众健康码有问题。
此类骗局的作案者往往冒充防疫人员,然后利用公众配合防疫心理,谎称健康码存在问题。如信属实,对方将要求公众配合“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调查。这些人员实际上是诈骗会员,他们会向公众通报存在不正常的经济支出。
紧接着,对方会发送所谓的内部系统,让公众登记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进行备案。殊不知,骗子早已掌握了群众的关键个人信息,落入圈套。
骗局三:谎称快递员新冠检测呈阳性。
网购是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快递期间,骗子会谎称快递新冠检测呈阳性健康码新骗局出现了,然后说快递已被销毁。
此时,诈骗分子冒充客服提出赔偿用户,但需要添加对方的联系方式或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如果用户填写事实,对方很容易掌握关键材料,从而窃取用户的财产。
骗局四:冒充“网查”进行诈骗。
骗子会冒充各种身份,包括所谓的“疫情防控人员”。这些人会通过一些渠道添加用户的社交账号,然后标明自己是“疫情防控人员”,进行在线调查,并要求公众回答相关问题,包括提供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等。
当公众回答完所有问题后,对方往往会通过大数据平台表示需要提供短信,要求用户提供注册验证码。如果对方拿到了验证码,恐怕诈骗就已经成功了。
骗局五:向公众通报是“密切接触者”,造成恐慌,实施诈骗。
在配合防疫的过程中,大家会时刻关注自己健康码的状态。但由于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与他们接触的人的健康状况无人知晓。
于是,一些骗子以“紧密相连”的口号向公众撒谎,通过制造恐慌进行诈骗,并要求公众配合点击链接进行身份验证,否则24小时后健康码就会变成黄码。如果不小心配合引导操作,也会上当受骗。
如何避免被骗?
以上均为疫情相关骗局,需要提高警惕。其实,无论什么样的骗局,都是有迹可循的。避免被骗并非不可能。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私下联系并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的所谓“防疫人员”基本都是骗子。
其次,凡是冒充客服,要求退款、赔偿等的,也属于诈骗。如果用户在电商平台购物,仍然需要关注平台的聊天记录。这样即使与对方发生纠纷,也可以申请平台介入。
另外,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随意在社交平台上泄露个人信息。诈骗分子一般通过泄露的个人信息获取用户联系方式,然后伪装身份让用户信服,一步步将用户引入诈骗陷阱。
另外,要警惕陌生人的意图。如涉及提供个人信息、联系方式、填写信息等,您更应注意。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海外短信,对于不能确定信息目的的短信内容,需要提高警惕。
总结
防疫人人有责,却被一些人用作诈骗手段。作为普通人,在配合防疫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关注网络上的信息,让诈骗分子无可遁形。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