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发文解释变异株CH.1.1。 变异株CH.1.1在我国的检测情况如何? 会不会更致病? 会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如何应对CH.1.1?
1. 什么是 变异菌株 CH.1.1?
CH.1.1属于突变株BA.2.75的第六代亚进化枝。 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增加了多个突变位点,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强。 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delta变异体的特征突变位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 突变株的许多其他亚进化枝中,例如 BA.5.3 和 BA.5.1.3。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毒株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2023年第四周,美国流行的CH.1.1毒株比例排名第五超60国出现奥密克戎新变种ch.1.1,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突变毒株。
2. CH.1.1 会更具致病性吗?
目前尚无CH.1.1突变株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 一般来说,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3. CH.1.1 全球流行特征
根据数据库收录的序列,CH.1.1最早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被收集和发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CH.1.1及其分支占全球序列的6%以上。 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流行于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 它约占过去一个月在英国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的 25%。
4. CH.1.1 我国检测情况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告的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测到CH.1.1进化分支。 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检测到CH.1.1及其亚类输入病例24例。 输入性病例来源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 未检测到 CH.1.1 及其子分支的本地感染病例。
5. CH.1.1是否会引起第二轮感染?
虽然CH.1.1突变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的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体内已经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对 CH.1.1 的保护作用。 CH.1.1短期内不会在当地造成大规模流行。 易感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疾病患者、未接种疫苗者)和未感染者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6、如何处理CH.1.1?
坚持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轻信网络上未经证实的报道。
60多个国家发现新变种CH.1.1
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截至2023年1月28日,CH.1.1占美国病例的1.5%,排名第五。 “资料显示,CH.1.1病毒变种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避能力,可能引发新的感染,但其在人群中的致病性并未明显增强。
1月30日,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正在追踪一种名为CH.1.1的新冠新毒株。 CH.1.1 占美国病例的 1.5%,比例第五高。
它出现在哪里?
根据疫情追踪数据网站显示,目前新西兰有很多CH.1.1病例。 其他热点地区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爱尔兰等。 该菌株已在 60 多个国家和美国 51 个州检测到。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此前发表的预印本论文显示,CH.1.1出现在东南亚,在英国和新西兰部分地区造成超过四分之一的感染。
会影响我国吗?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官网通报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情况,近期我国流行毒株仍为BA.5.2和BF.7,未发现新的变异毒株。” 赵薇说超60国出现奥密克戎新变种ch.1.1,“这说明我国边境检疫工作卓有成效,能够防止外来新变种人大规模进入我国。另一方面,我国的大范围疫情刚刚得到控制。 ,且人群免疫屏障处于较高水平,可以判断近期亚种对我国的威胁较小。”
中国小康网整合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