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过:人的悲欢离合是不相通的。疫情也是如此。
新冠来势汹汹,对于饱受其苦的民众来说是难以言表的“悲痛”,但对于一些被资本套牢的核查机构来说却是无法抗拒的“喜悦”。
这些不是诽谤的话。毕竟放眼望去,哪个资本出来无私奉献的?
反观现实,或许“北京疫情不明朗”、“检测机构造假频发”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清不去的北京疫情与频频造假的检验机构
北京市卫健委消息,5月30日,北京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在北京市第350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4月22日至5月30日15时,共全市报告新冠肺炎病毒病例1752例。感染者涉及15个区和经济开发区。
一个多月过去了,北京还在“动清”中“挣扎”,与以往“快、准、狠”的画风确实不同。当然,这也不排除自身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隐蔽性强等因素导致抗疫战线的延长。但不可否认的是,接连发生的核酸检测机构“造假”事件,也给抗击疫情带来了难以预料的阻力。
众所周知,核酸检测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关键技术手段。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失误,为此“付出”的将是整个链路的浪费和后续不可预知的灾难。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核酸检测机构是如何“造假”的:
1.北京朴实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据介绍,5月14日,监管人员发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北京朴实医学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的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
5月20日,据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消息,北京普世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因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检测样本数,被房山区卫健委撤销。
来源:网页截图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调查。根据卫生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公安机关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6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2.北京金准医学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
5月27日下午,北京举行第347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据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潘旭红介绍,北京警方在工作中发现“北京金准医学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
经查,自今年4月25日起,该公司为谋取非法经济利益,违规对多管样品进行混管检测。
5月31日,从信用中国网获悉,北京金准医学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目前,该公司已被立案调查。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男,43岁)等17人已被海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来源:网页截图
3.北京中通兰博医学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
5月28日,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对阳性病例样本与既往阴性检测结果的溯源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视频检查和查看PCR仪上的扩增记录,发现北京中通兰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溯源记录不完整。、记录规则不明确、无法提供原标本流通单和扩增板纸质记录原件、某些时间点的扩增文件记录与实验室报告的检测数量不符、混管检测违规对多管样品进行检测。
在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市卫健委立即对北京中通兰博医学检测实验室进行严肃处理,责令其立即停止执业,并启动了吊销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程序。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男,52岁)等8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来源:见水印
在这些核酸检测机构的造假背后,监管部门的一些人充当了“保护伞:
5月27日,据《清风北京》报道,房山区卫健委副主任杨大庆、医政科科长金昌浩、医保三级主任科员邢曼和政治部,都在北京普世体检。在实验室监督管理过程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房山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来源:网页截图
总结上述诈骗手段,不外乎以下两种:
1.从原始数据中减少检测量
比如5000管样本中,检测了3000管,剩下的2000管直接报阴性。显示的是“原始测试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测试数量”。
2、人工再加工减少检测量
比如以前每管抽取10微升样品加入一个孔中进行检测,现在每管抽取3.3微升,即一共抽取3管加入一个孔中进行测试。显示的是“用于混管检测的多管样本”。
这两种方式对核酸检测机构来说省时省力,但对防疫大局却有破坏性:
1. 未经检查就报阴性结果,谁知道会出现多少“假阴性”?
2、“混为一谈”的做法,让原本弱阳性的标本,因为病毒载量降低了三分之一,可能检测不到,漏掉了多少“真阳性”?
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核酸检测呈阳性者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管控,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这或许也是近期北京疫情“连连”的原因之一。
另外,当大家所依赖的权威发生这样的丑闻时,崩塌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形象核检机构被指造假,还有大家以“负面结果”为标准的执着。
以后这个负面报道能100%靠谱吗?
疫情当前,他们为何敢“冒天下之耻”?
人间喧嚣,皆为利益!在被疫情“占领”的这三年里,大家对名利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就像上述3家“知法犯法”的核酸检测机构一样,一场疫情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他们并不满足——
近日,华创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在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估算中表示,结合检测量和单价变化,测算截至目前疫情核酸成本约3000亿元。 ,其中今年前四个月支出近1500亿元。
在这块巨大的蛋糕面前,他们分享了多少?
以最近发生的北京中通兰博医学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为例来分析: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通蓝博”成立于2007年,其母公司为中国通辐,2018年登陆港交所主板,注册资本约1.03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医学检验服务、病理诊断服务、医疗器械销售。
中国同福属于核医学行业。公司表示,是国内最大的影像诊疗用放射性药物、尿素呼气检测试剂盒及检测仪、放射免疫试剂盒生产企业。
中国通富2021年年报称,2021年公司经济效益实现快速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1.44亿元,同比增长20.3%;独立医学检测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77.0%,占公司总收入的4.4%。
从数据来看,可以说中国同福的医学检测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核酸检测需求的增长。
可越是在暴利面前,就越容易让人眼红。
《资本论》中有一句名言:当利润达到10%时,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时,有人敢于冒险;当利润达到300%时,他连上绞刑架都不怕了。
而如果他们根本不检查,或者多次检查,这个利润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此外,报告的“假阴性”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后续订单能带来多少利润?
反复!环环相扣!
我无法想象!
说到这里,想起曾经有网友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把下雨的权利给了卖伞的,雨会停吗?
答案肯定是不停。
因为商家卖伞是为了赚钱,而不是送你那把晴空伞。
相应地,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承担着核酸检测工作,他们也需要赚钱。毕竟,指望资本自觉为人民办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是很不现实的。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一个行业出现问题时,除了名利的诱惑,他们可能还有自己的困境——
核酸检测行业的“困境”
在之前的汇报中,有八个字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节约成本,加快进度。
看似随口编造的说辞,实则意味深长:
1、为什么要节约成本?
5月2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价格的通知》测试和抗原测试”。通知指出,各省将单次检查减至每人不超过16元;多人混检,减至每人不超过5元。对检测价格和试剂价格实行单独定价收费的省份,必须设定不高于上述水平的封顶标准。
疫情初期,单人一次检查的价格是200元,后来是180元、80元、60元……逐渐下降。从今天的价格来看,企业利润已经被明显压缩。
所以,在这样的“薄利多销”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可能不由得起了歪心思。于是在成本和质量的博弈中,他们选择了节约成本,从而牺牲了质量。
遗憾的是,他们目光短浅——即使如今利润率受到挤压,他们也能赚钱。
现在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在核酸检测常态化阶段,核酸检测量足够大。因此,即使利润率在下降,在超大的市场规模下,企业的利润总额仍然很大。
因此,在任何时代,努力工作才是致富的硬道理。
2、为什么要加快进度?
在本地筛查,要求6小时内出结果是正常的。
并取得积极成果。不论真假阳性,按照《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等相关规定,对于每一项异常结果,实验室均应“使用一种或两种其他更灵敏、更有效的核酸检测试剂”。放大不同区域以检测原始标本以进行重新检查。” 此外,部分疾控部门还会对阳性结果进行新一轮确认。
那么,这可以在 6 小时内完成吗?
一位第三方机构负责人指出:“这个时间来不及审核了。”
此外,在正常核酸检测阶段,医院慢慢恢复就医,更多的检测任务落在了第三方检测机构身上,也变得“手忙脚乱”:
八点建文提到,SIOD诊断的孟凌卓博士在近期的一次分享会上透露,质控理论非常经典清晰,但实施起来却很难。大规模筛查过程中,采样管等耗材、仪器、试剂、配套设备、仪器校准等质量不可控。“24小时不间断轮换的实验室核检机构被指造假,很难保证清洁的环境……很多检测人员连续战斗,晚上只能在实验室休息。这一系列的问题是由于规模庞大,问题多之前这不是问题也被强调了。”
因此,在时间不够或者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走捷径”。
当然,这可以成为分析问题的理由,但不能成为反驳的理由,因为任何行业和个人都不应以牺牲国家和他人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身利益。所以,想借此为国家赚钱的人,我劝你们戒掉!撤退!撤退!
来源:网络
不过这波分析能给后续的规范带来一些启发。
目前很多网友呼吁核酸检测行业全国化,所以在实施之前,核酸检测行业还是要走规范化的道路:
一、加强监管
5月29日,北京卫健委发文称:加大核酸检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力度。对违法执业的机构,要一查一惩;对存在不规范执业行为的机构,要一一整改。,我们必须坚决退出;对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法律执业机构,要鼓励发展,扶优做强,确保核酸检测队伍稳定、能力高效,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采集、寄送、检验、申报全过程,
2.“裁缝服”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有问题的,但实际上时间和人力都不够。那么,未来在分配核酸检测任务时,如果能够提前预估,综合考虑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能力,做出“量身定做”的决定,应该能够保证质量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核视察工作的数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一个房间里有三只老鼠时,这个房间里还有其他老鼠吗?让我们等等,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