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说到清明,大家总会想起杜牧的那句“清明雨多”。 今年清明节前,江苏还经历了大风大雨。 那么,清明节一定要“下雨”吗?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桂荣说,从统计上看,清明节并不是每年都下雨,但下雨天数比往年明显增加。
“因为每年的清明节在4月5日前后,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原本盘踞在我国的冷空气逐渐退去,南大洋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北移,造成了冷暖空气交汇,雨带变宽,降水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韩桂荣说,此时华南正值汛前清明时节雨滂沱,这一带降水量很大; 坡度较小,降水一般为小雨。 此外,清明期间虽然以小雨为主,但也会有强对流和大风天气。 “因为此时天气系统不稳定,冷空气会很快下来,暖气团会很快上升。如果冷暖空气在这里相遇,就会形成一个低压带,而这低压带有时会向东移动。”
雨虽然扰人,但为什么人们总说“春雨贵如油”呢? 韩桂荣进一步解释,清明节前,正是春播的关键时刻。 此时,农作物正处于需水高峰期。 适量的降水可以为作物抽穗抽苗提供充足的水分,使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但不好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春雨都来得及时,有时雨多,有时雨少。 雨水稀缺会导致严重的干旱。
他说,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是由于天气原因,在一定时期内蒸发降水不平衡而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现象,水的支出大于水的收入。 直接反映就是降水不足。 农业干旱是指在农业生长季节长期不下雨,造成土壤水分不足清明时节雨滂沱,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损害。 它不仅受天气影响,还与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有关。 气象干旱是农业干旱的先兆,但气象干旱发生后,如果采取更好的灌溉措施或采取更好的保护措施,则不会造成作物干旱。
(编辑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