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国宣布自愿减产,国际油价近日大幅上涨。 产油国声称此举是为了稳定原油市场,但美国却指责其不明智。
在分析人士看来,产油国减产不仅是基于当前原油市场走势的预防措施,也凸显出沙特与美国的关系正逐渐渐行渐远,未来全球能源和经济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 .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4月3日宣布,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联合技术委员会在当天会议上指出,欧佩克成员国2日宣布,自5月2日起,减产将是每天 115.7 万。 桶自愿减产,加上俄罗斯宣布到今年年底平均减产50万桶/日,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石油组成的“欧佩克+”机制总减产规模——产油国日均产量已达166万桶。
根据各国此前发布的信息,沙特阿拉伯将平均减产50万桶/日,伊拉克将减产21.1万桶/日,阿联酋将减产14.4万桶/日,科威特将减产减产12.8万桶/日,哈萨克斯坦减产7.8万桶/日,阿尔及利亚减产7.8万桶/日。 日均减产4.8万桶,阿曼日均减产4万桶。
产油国减产决定刺激国际油价飙升。 4月3日,纽约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双双上涨6%以上。 4月4日国际油价继续上涨,纽约5月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80.71美元/桶,伦敦布伦特6月原油期货价格收于84.94美元/桶。
减产也提高了对国际油价的预期。 瑞银集团发布报告,将其对6月和9月国际油价的预测分别上调至每桶100美元和105美元。 高盛还将其对布伦特原油期货的预测上调至 2023 年底每桶 95 美元。
由于“欧佩克+”去年10月刚刚宣布日均减产200万桶为何产油国集体减产,且该机制并未召开部长级会议,各产油国自愿减产的现象仍令市场感到意外。
对此,沙特能源部表示,这是对去年减产决定的补充,旨在稳定市场。 欧佩克还表示,减产是为稳定石油市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在美欧银行业危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一些国家能源政策短视的背景下,减产对于确保石油市场的可预测性是必要的。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产油国减产与近期国际油价下跌密切相关。 受美国硅谷银行倒闭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今年3月国际油价跌至近15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欧佩克3月份预测,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可能出现轻微供过于求,该组织还将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测平均下调20万桶/日。 在此基础上,欧佩克此次减产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目的是通过“先发制人”的措施,将国际油价稳定在较高水平。
但是,产油国的集体减产令美国这个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感到不满。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表示,在市场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减产并不明智。 柯比还表示,美国在各国宣布减产之前就已经收到通知,当时美国政府告诉沙特阿拉伯它不同意减产。 美国财长耶伦也表示,产油国减产“没有建设性”,这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并使抗通胀斗争复杂化。
有外媒报道称,沙特宣布减产可能与美国有关。 美国此前曾向沙特施压,要求其增产为何产油国集体减产,并承诺在油价下跌后购买石油补充战略储备。 但美国能源部长3月底表示,美国今年不会补充战略石油储备,引发沙特不满。
在分析人士看来,无论是去年的减产还是本次减产,产油国的主要出发点依然是稳定油价,维护各国利益。 这反映了产油国扩大石油定价主导地位和谋求政策自主权的双重趋势。 这种趋势与美国主张各国服从其利益的主张背道而驰,因此遭到美国的反对。
国际能源市场上,此前是欧佩克、俄罗斯、美国三足鼎立的博弈,现在则是俄罗斯与欧佩克等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与美国的博弈。 “欧佩克+”的集体行动能力和对油价的影响力正在增强,而美国干预油价的手段往往有限。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沙特等国追求外交政策自主权。 随着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减弱,中东国家普遍根据自身利益制定外交政策,不再完全依赖美国。 近期中东的和解浪潮,包括沙特与伊朗的和解,打破了美国对中东地区秩序的干预,也有利于各国实施发展战略。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减产决定表明沙特在美沙关系中奉行“沙特优先”的经济政策,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 分析人士认为,产油国的减产措施可能会对美国抑制通胀的努力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美联储的决策。 从长远来看,产油国独立性的加强,包括沙特与一些国家石油交易中放弃美元,很可能对已经形成近半年的石油美元体系造成冲击。一个世纪。 进一步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