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8日举行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年会上,多位监管层就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落实经济增长目标等重磅发言。
要闻速览:
一、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营造优质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
2.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技术、社会、区域等政策的协调联动,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3、为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高效率;
四、中国坚定执行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经济平稳增长,低通胀经济环境难得一见
楼继伟: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主席、中国原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
楼继伟强调,一是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除了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涉足其他金融领域。 例如,美国运通在华设立的合资企业已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牌照,国际评级公司标普、惠誉等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金融业正在实施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二是营造优质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 加强内外资对等。 进一步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确保开放措施落到实处、落到实处、落到实处。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加强政策宣传宣传,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要加强与国际规则的衔接。 与国际接轨,积极采用全球标准和最佳实践,构建开放环境下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更加精细化的金融开放政策,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减少数量限制; 更加注重公平透明,促进金融业健康深化开放。
三是完善监管体系,严守风险底线。 中国将继续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共同防范和化解全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繁荣。
施耀斌:增强国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时耀斌表示,要增强国内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国内大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体; 稳住国内经济基本盘,也是在稳固对外开放和发展国际大循环的底盘。
施耀斌强调,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通过全国人大预算审查和监督等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治理政策的引导统筹作用,进一步推动将全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扩大到支出预算和政策,加强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不断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政支持,确保重大战略、重大任务的实施。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科技、社会、区域等政策的协调联动,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增强针对性、协调性和协同性。具体政策及时性。依法加强政府债务审查和监管,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平衡、风险可控。 施耀斌强调。
同时,要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水平自立。 坚持把基础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破“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瓶颈,提高发展的质量、动力、活力和保障。
在全面提升工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方面,施耀斌表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未来产业规划具有前瞻性的新赛道。 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有效释放我国作为超大经济体所蕴含的巨大规模经济空间,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高效运行。市场。
夏先德: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高效率
“2023年,中国政府设定了5%左右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提高效率。” 财政部副部长夏先德说。
夏先德表示,“加力”主要是适度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万亿元,增长5.6%,赤字率为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国财政赤字3.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
二是加大专项债券投资宣传力度。 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 同时,适当扩大项目资金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支持地方政府正常融资需求。
三是加大力度推动金融资源下沉。 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 这些转移支付将重点投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确保基层“三保”底线牢牢扎实。
“增效”就是提升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夏先德表示,一方面,要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帮助企业纾困。 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作用,有效带动全社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同时,加强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促进整体经济运行。
宣昌能: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将更加突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选择。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市场的开放、稳定和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机遇和选择。” 宣昌能分析财政部释放什么信号财政部释放什么信号,一方面,我国坚定执行稳健常态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形成了罕见的低通胀经济环境。 近年来,我国利率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强。 有利于稳定通胀、稳定预期的货币金融环境。
另一方面,宣长能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化为投资者提供了财富管理和资本配置的新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和避险属性将更加凸显。 此外,在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也有更多更好的投资前景。
宣昌能表示,自2020年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3060”目标承诺以来,中国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国际合作空间较为广阔. 截至去年底,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5万亿元。 资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全球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提供了新领域和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