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小文章,大情怀(健康中国,奋发有为)
图为北京积水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林红瑞为孩子做检查。 余淼摄(人民视觉)
3月14日中午,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满立波发了如下朋友圈,300多人点赞。
74岁的安安一个月前在外省医院接受了前列腺电切术。 和他一起手术的其他三名患者都已经康复,唯独他是唯一一个反复大出血的人。 尽管多次探查手术和输血,仍无法阻止。 周末接到外省某医院打来的求助电话,同意受理。 走了300多公里,患者来院后血红蛋白只有5克,惊魂未定。
昨天下午紧急手术。 膀胱充满血块。 清理血块,周宁和王海医生用了将近4个小时。 这时我们发现,在患者的膀胱和前列腺交界处,有一根直径不到1毫米的小动脉,随着心脏的跳动,血液一根接一根地涌出。
说实话,其他省级医院做的前列腺切除手术做的还是挺漂亮的,创面光滑平整,只是出血方向是冲膀胱的,所以没被发现。
今早见到病人,他含泪说:“我一个多月没见清尿了。”
“我们科室很多医生都在写这样的小文章。” 满立波表示,通过这样的写作,可以帮助他梳理诊疗流程,提高对患者的同理心,为接下来的工作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将关怀融入细节,为服务增添温馨。 不仅是满立波,不仅是他所在的泌尿外科,也不仅仅是积水潭医院。 近年来,北京市医管中心把推进人文建设作为22家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人文体制机制建设,培养医务人员人文素质,以医务人员人性化管理为重点,倡导以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为内涵的人性化医院建设体系,推动市级医院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不断深入发展。
坚持创新
响应患者需求
2022年5月,一名92岁的老人不慎跌倒,骨盆严重骨折。 老年人体弱多病,骨质疏松严重。 传统复位手法微创复位几乎不可能,容易发生进一步的医源性骨折,加重损伤。 因此,在当地采取了保守治疗。 结果老爷子稍微动一下就疼。
家属将老人送到积水潭医院后,吴新宝教授团队使用去年才研发出来的骨折复位机器人进行微创骨折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早上,老人说骨盆的疼痛消失了,又“活”了。 手术一个月后医院回应医生不接诊,老人可以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行走,X光片显示明显愈合。
“患者的需求就是医生要做的,也是医疗创新的动力。”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燮元表示,但机器人等科技创新永远无法取代医生的作用。 因为医生可以提供人文关怀,可以从患者的需求中产生观念上的创新。
2022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开始探索人文医院建设新模式试点。 “医院要把病人至上的人文理念贯穿于医院诊疗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把病人当家人,把工作当乐趣,把医术当艺术’,打造品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江燮元说道。
基于此,医院一年来推出多项举措:建设老年友好医院,安装和提供便民设施,为老年骨折患者就医开辟绿色通道; 优化交通流量、增加ETC支付等,缓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 满足患者个性化订餐需求,实现订餐系统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建立方便快捷的用餐满意度反馈渠道...
“所有的改进都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换位思考后推出的。”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梅表示,“人文建设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写下触感
不忘初心使命
《深夜的坚持与告别》、《我的心愿如你所愿》、《门诊监控下的暖心一幕》、《病房里的酥油茶》……翻看医院医护人员写的平行病历,当看到全踝关节置换术后,恒大爷又可以活动自如了。 当他看到藏族小伙在病房里喝着家乡味道的酥油茶时,心里暗暗感动,也为医护人员的真情付出而感动。
除了上面提到的小文章,积水潭医院近年来还鼓励有兴趣的医护人员在全院范围内写平行病历。 “过去一年,平行病历的数量翻了一番。” 医务部党支部书记王蓓说,“一开始担心工作忙会不会响应的人太多,但很多科室的医生还是很热情的,都在处理这件事。” “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经常会发生感动,可能是因为比较忙,大家都很感动。如果我们提倡、推动,让大家养成习惯,经常记录下来,就可以形成一种氛围。”王蓓说。 , “写出来发表,对作者和其他人来说,都是一种启迪和教育,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这样做,这就是工作中的人文情怀。”
在满立波看来医院回应医生不接诊,写平行病历是一种内心的梳理,是对初心使命和职业规划的反思。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样做有助于缓解医生的职业倦怠,实现持续进步。”他说。
“人文医院建设是一项关系医院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历史的积淀,也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创新。” 李玉梅说,“平行病历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替所有的内容。但毕竟这部分做好之后,对人文医院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时刻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使命救死扶伤。”
这正如该院的一份平行病历所说:“对于患者来说,他们的心愿就是无忧无虑、没有痛苦。而努力实现每一位患者的心愿,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最简单最朴实的愿望是我们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信念。”
双翼飞翔
医疗更温暖
“医学人文是医院发展的内涵,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素艳表示,公立医院发展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文化、拯救人民生命. 把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心全意解决群众就医问题,更加注重患者满意度和提升就医体验。 同时,医院回归人文、尊重生命,也是医改成功的重要标志。
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做好医院人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对医学人文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 例如,北京市立医院现有22个国家级医学中心、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14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基因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快速融入医疗服务,涉及许多新的伦理问题。
李玉梅说:“看病跟做其他劳动不一样,每天的门诊量那么大,一个上午要看50个病人,一定要真有兴趣,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没有用的。”强迫他做好事。”
满立波对付不同的病人很有经验。 ”首先定下基调,我们的目标是如何让患者满意。如果你觉得和患者的沟通不顺畅,如果你觉得患者特别挑剔,那就换个思路,找出原因“他的不满。这可能是我们的问题,也可能是患者的问题,但大多数是我们的问题。找到它,解决它,”他说。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医疗科技依然需要以温暖和情感服务于人。医学有两只翅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人性。患者不仅需要治疗疾病,更需要精神上的尊重、心理上的关怀.只有医学人文与医学科技的高度融合,才能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潘素嫣说道。 (记者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