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需要社会生活回归正常,客观理性对待所谓的新冠后遗症,减轻心理负担。
全文1854字,阅读约需3分钟
张天侃(科普专栏作家) 刘云云编辑/赵林校对
▲12月8日,北京海淀黄庄一位老人拿着清单购买了相关药品。新京报记者 蒲峰 摄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12月9日,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2022年第23届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及新冠后遗症,“关于后遗症的问题,目前其实是受到了一些社会心理的影响,但从严格的临床意义上来说,后遗症的问题还是需要观察的,所以这部分要客观看待。”
事实上,现在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新冠后遗症应该用“长冠”来代替,因为很多人表达的后遗症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早就表示,所谓的新冠后遗症并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证实。
对此,只有从现有和未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中寻找证据和结论,才能理性认识“新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减轻心理负担,让社会生活恢复正常。
━━━━━
“长新冠”仍需科学界定
首先要解决的是“长新冠”,即新冠后遗症的科学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长新冠”的定义相当简单明了:患上新冠3个月后,仍有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
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来自 10 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 44 篇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其中包括一项针对 22 个国家 120 万新冠患者的大型研究结果,于 10 月 10 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会议杂志》上。这也是迄今为止对“长冠”进行最全面、最详尽的研究分析的结果。
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新冠”只是一种自我报告的症状,是个人的感受和疑惑,并不是科学客观的医学诊断。因为,对于“长新冠”,目前还没有客观的诊断标准。
与这项大规模研究类似的是10月1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针对苏格兰9万多人的研究钟南山谈新冠后遗症,其中3万多人确诊感染新冠,6万多人是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对照组从未被感染。. 最重要的结果是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新冠”。
这一结论与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结果相呼应。两项研究的相似之处在于,所有“长新冠”患者均感染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新冠病毒的原始株和delta变种,的后期变种没有涉及。
由此,得出另一个重要结论。由于的毒性和致病性远低于原株和delta变种,即使感染,也有“新冠”的可能。只有 24%-50% 的人感染了 Delta 病毒株。因此,感染者中“长新冠”的比例会更少。
▲北京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市民参与滑雪的热情高涨。新京报记者 王子成 摄
━━━━━
理性积极的心态是唯一法宝
或许有人会说,孩子不是鱼,鱼的痛苦又怎会知道。因此,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是针对那些坚持自己得了“新冠”的人进行的,得出了一些结论。
自述“新冠”患者的症状可以简化为三类:一是持续疲乏并伴有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包括抑郁等;二是认知障碍,包括容易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三是呼吸问题,包括长距离行走和爬楼梯时咳嗽或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
在“新冠”患者中,6.2%的人报告至少有一种症状。此外,15.1%的“长冠”患者在12个月时仍有症状。其中,与非住院患者相比,入住ICU和住院的患者报告“新冠”的比例更高。这与对苏格兰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类似。
住院的重症感染者更容易患上“新冠”。其中,自述最多的“新冠”症状包括乏力、头痛、味觉减退、肌肉无力、呼吸困难和认知困难等。
综上所述,可见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新冠”钟南山谈新冠后遗症,“新冠”基本都是患者自述。其次,即使得了“新冠”也是正常的,因为其他病毒、细菌感染也会有类似的后遗症。最明显和常见的是疲劳综合症,这也是患者自我感觉最多的症状。
1918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不少患者感到疲乏无力,故称疲劳综合症。2002-2003年“非典”流行后,不少患者出现疲劳综合症。
因此,COVID-19患者自述出现包括疲劳综合症在内的多种“新冠”症状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未来可能需要建立客观的“长新冠”诊断和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长新冠”的后遗症与“非典”、感冒类似,并不严重。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与“漫长的covid-19”或所谓的covid-19后遗症相关的话题将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对此有理性的认知和乐观的态度,不要过度焦虑。尤其是在当前我国防疫措施不断优化的时期,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顾力
点击下图进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时地图》
从“杨过”到“杨康”需要多少步?
今年春节能回家吗?钟南山最新研判
感染后,多久可以检测到抗原?专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