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彩礼往往要几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不搬家”(“搬家”是车,“搬家”是房子)是标配,还有上、下车、改签费。等待。目前,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存在着各种婚俗“礼节”,比如互相攀比、做大事、索要高额彩礼、低俗婚姻烦恼等刻板印象和不良习惯,使许多人们讨厌它,有时他们是无助的。因此经济负担很重。
婚俗改革势在必行。 2022年7月25日,河南省政府网站公告,经地方申报、调查、综合评估,河南省民政厅同意将平顶山市开封市、宝丰县、叶县等20个地区确定为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彩礼也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如何改变婚俗,如何改变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河南基层进行了调查采访。
●结婚是我国流传千年的婚姻习俗。然而,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婚外恋的趋势却越来越强烈。除了在城里买房,男方通常还要给女方家20万到30万元的聘礼。在河南商丘、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区,彩礼甚至高达40万至50万元,高昂的彩礼价格让很多家庭陷入了困境。婚约一旦解除,容易引发纠纷河南婚俗改革目标直指零彩礼,引发社会矛盾
●婚姻作风污染了人际关系,助长了奢侈,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河南省民政厅确定20个地区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探索深化婚俗改革,采取建立规章制度、立体宣传、因地制宜典型指导河南婚俗改革目标直指零彩礼,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转变风俗习惯,引导群众勤俭节约。经济、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
●婚俗改革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群众接受度,讲究方法方法,防止传统习俗与陈规陋习混入习惯。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中寻找切入点,以法治理念和创新思维推动改革取得新进展。
“我们是光着屁股长大的,你上大学,我在外面打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也不给你这张嘴……” 不久前,小张,在河南郑州一家大企业工作,接到“法小”小王的电话。
让小张纠结的不是要不要借钱,而是小王要背负沉重的嫁妆债。小王对他说:“家里找人给我介绍了一个伴侣,我很满意,但是彩礼的钱实在是让人头疼,除了手头上的积蓄外,还差了将近20万元。”
小张给小王算了一笔账:小王打工一个月能挣5000元左右。除去房租和日常开支,他每个月最多可以存2500元,一年也只有3万元。 20万元的缺口,需要7年才能还清。
“婚俗改革是遏制高价嫁妆、大型活动、随意攀比等不良行为的最有效途径。”得知河南省民政厅已确定20个地区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地区后,小张对此非常支持,“农村是高价彩礼重灾区。改革农村婚俗比城市难,通过解决农村问题,初步形成全社会文明婚俗新风尚。”
“婚俗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零彩礼’,节俭办婚,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
彩礼名称不断更新中
比较的风越来越大
9月10日,河南商丘一则“小伙被骗18万彩礼开横幅寻人”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视频显示,一名身穿白色 T 恤的年轻人驾驶一辆挂着横幅的汽车在村子里转悠。车上的喇叭循环一句:“希望广大男同胞在过年的时候相亲,一定要擦亮眼睛,三思而后行,免得上当受骗。”
小伙称,在父母催促他早点结婚时,通过相亲认识了张某,两人在交往期间感情很好。他们很快举行了订婚仪式,并按照当地习俗互赠了18万元。然而,张收到嫁妆后,态度就变了,不再与他见面。他要求对方返还彩礼,但未果,遂提起诉讼。法院责令张返还彩礼,她拒绝执行。
类似的纠纷在河南农村很常见。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在商丘、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区,当地青年男女结婚时,除了在城里买房外,男方通常还会给女方家嫁妆。 20万到30万元。甚至高达四五百万元。这让很多男性家庭陷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聘礼金只是其中一项开支,婚俗确实需要改变。”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村干部老李说。 “订婚、房子、汽车等等都是要花钱的。”
p>
老李说,男女相亲介绍后就安排了订婚,男方将彩礼付给女方,婚姻初步定下来。目前彩礼一般为15.8万元,16.8万元,偏远城镇更高。现在在农村宅基地盖房是最基本的,在县城买房也很流行,有的还要买10万元左右的车。
“嫁娶,即男方付聘礼给新娘,是我国流传千年的婚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地区彩礼的数量不断增加,彩礼的名称也在不断更新。在一些农村地区,婚外恋的趋势愈演愈烈。高昂的彩礼价格让很多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婚约一旦解除,很容易产生纠纷,产生社会矛盾。”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王宏伟说。
2014年3月17日,时任宁陵县人民法院院长的王宏伟倡导成立河南省第一家家事法庭。当时,与嫁妆有关的案件占家庭案件的近三分之一。
2020年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文件《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合同财产纠纷案件裁判指引(试行)》,明确规定返还彩礼时,超过10万元的部分将全额退款。 10万元以内的部分按比例返还,确定彩礼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面礼、彩礼、寄宿礼、送礼、零钱及首饰、电器电器、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贵重物品。
“彩礼纠纷案在法律上称为‘婚内财产纠纷’,在农村较为普遍。”王宏伟表示,上述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婚姻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主体、生活困难的认定标准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 、彩礼的返还形式等,为两级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跳出来做很多事
改变习俗和改变想法
“今天是个大日子!很简单的婚礼,没有伴娘,没有花车,没有伴娘,没有司仪,没有舞台,没有音乐。可以说是一场新的盛会,一切都很简单。 不久前,在宁陵县萝岗镇翠香屋村,村党支部书记吴厚峰主持了一场婚礼。
“婚礼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关键是两个新人能否幸福的在一起一辈子。”宁陵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正在积极探索婚俗改革新途径、新方法,采取加强引导、广泛参与等措施,坚决遏制不良做法。
宁陵县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13个部门参加、14个乡镇为成员的婚丧习俗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普遍将婚丧习俗纳入村规,提倡彩礼不超过3万元,红色活动不超过350元一桌,白色活动不超过200元一桌;全县364个行政村将村规民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点。重要内容。
同时,宁陵县为公职人员划了一条“红线”,将文明节俭办红白事纳入党员干部管理和驻村工作。党员、教师、军人举行婚宴,彩礼不超过3万元。个人礼物不超过100元,招待范围仅限于亲人。
“过去,通婚污染了人际关系,助长了奢侈浪费,影响了穷人的幸福。有些人甚至因为结婚而变得一贫如洗。”宁陵县委书记马同和坦言,县委、县政府顺应“减徇私礼、节礼节礼、减餐标准、打击铺张浪费”的社会形势和民意,全面推进改革婚姻习俗,采取建立规章制度、立体宣传、典型引导等措施,引导群众勤俭文明。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和国家文明。
宁陵县乡镇、单位“一把手”专访,面向社会作出承诺;倡导全县干部签订改制承诺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改制;说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说自己的事,身边的事教身边的人。”该县积极开展“先贤、小贤”、“好家风、好家训”等选拔活动、“好婆婆、好儿媳”等,并先后举办集体婚礼和“零钱”相亲会,向群众传递改变习俗的正能量。。
“大众的婚俗观念变了,现在的气氛比以前好多了,大家不说排场大方了,结婚可以简单,不用唱歌跳舞。”谈到村里的变化,宁陵县石桥镇孙前村红白委员会委员张广辉兴高采烈地说道。
如今,宁陵县不断开展改俗创新活动,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可喜局面:喜事新、丧事多、大事少敬老爱孩子和邻居更和睦,争吵和打架也更少;多跳舞、健身、休闲娱乐,少打牌赌博;返乡创业的人多了,闲人少了。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红白会的规范运作。从过去的排场、嫁妆、嫁妆、奢侈,到如今的孝顺、增收、文明、节俭,村风民风呈现出清纯正派的面貌。
开封市禹王台区婚俗改革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该区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点,定点推广新民俗,定向传递“风雨同舟、相互扶持、相互担当、相互尊重、相爱”的婚姻理念,定期开展系列选拔活动。 “好婆婆,好媳妇”和“最美新婚俗家庭”。 ,推动婚俗改革深入各个环节,建设文明婚俗文化,共享文明婚俗文化成果。
“传统婚俗由来已久,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动摇和改变并不容易。婚俗改革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引导。”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符合法治精神
体制改革的效果
河南是人口大省,婚俗改革涉及千家万户。记者从20个婚俗改革试验区民政部门了解到,各地的现状和进展情况不尽相同。
“其实民间婚礼的宣传一直都在进行,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力度。”掖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婚俗改革的具体方案已经出台,目前正在开展宣传活动,都是过去开展的。相亲交流会、集体结婚证颁发仪式等活动还在继续进行中。
“每个乡镇的情况不一样,偏远乡镇在制定政策时主要以高价彩礼为主。”该负责人表示,掖县选择了3个试点镇、40个试点村,起到了带头带路的作用。白人委员会负责监督。
刚刚成为河南省婚俗改革试验区的宝丰县印发了《宝丰县民政局关于推进婚俗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引导广大新婚夫妇选择文明、节俭、庄重的婚育新风尚,对高消费等不健康趋势进行全面整治。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姻烦恼、随意攀比。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实际情况,主张城乡居民彩礼不高于6万元。相关负责人孟州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按照上述标准,各乡(街)引导村协商自愿,体现村民自治。村红事标准,村红白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监督。
孟州市民政局要求,每个乡镇(街道)提前确定20%的村(社区)作为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培育典型,以积分带头,在确保试点村(社区)到2022年底初见成效的前提下,到2023年,试点村(社区)规模扩大到60%,婚俗改革初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婚俗改革更侧重于从道德层面维护社会秩序和良好风俗习惯,由政府引导或引导。其中一些问题已经反映在法律中,符合法治精神。”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亮认为,“禁止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妨碍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通过婚姻获得财产”在民法典中。
“彩礼作为在中国人中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婚俗改革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群众接受程度,讲究方法方法,防止将传统习俗与落伍坏习惯混为一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建伟认为,婚俗改革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中找到切入点,推动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法治理念和创新思维。符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必须符合法治精神。
“其实婚俗改革是一种行为规范,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将新式婚礼形式写入村规民约,并固化为制度形式,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李建伟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的带头作用,通过核算经济、文化、社会账目,干预和劝阻低俗婚礼,让群众看到婚俗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利益上,从思想上遏制婚俗,树立婚俗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