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邦德艺考文化培训学校多名学生反映,9日凌晨2点,学校管理人员趁学生私自打开卧室门,没收宿舍楼上的手机。学生床。醒来后被这件事吓坏了,几乎整晚都没有睡着。学校工作人员解释说,学校是一所寄宿培训机构,为艺术生提供文化补习课。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手机是不允许带进学校的。 (《武汉晚报》4月12日)
这起事件的焦点不是学校如何管理学生的手机使用,而是学校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如果不尊重学生的权利,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和电脑上网,只会适得其反。
无论学校没收学生手机的理由再好,上述行为都是严重侵犯学生权益,甚至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偷”行为——中途闯入学生宿舍夜里,拿学生财物,和小偷有什么区别?另外,今天老师可以以没收手机的名义凌晨闯入宿舍,但以后还能以其他名义闯入学生宿舍吗?
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园内的私人区域。严格来说,未经学生同意,教师不得进入学生的私人空间。半夜闯入学生宿舍,可谓无法无天。老师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学校领导半夜闯入他们家,说他们担心员工的睡眠,他们会有什么反应?这些学生可以起诉学校反对这种违法行为。
执行收集任务的老师也可能束手无策——这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但老师们必须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否则一味执行学校的规定会让自己陷入违法的困境。
p>
近年来,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一高校收窃电通知书,一些学校出于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并制定了严格的禁令。学生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所有这些都将被没收。但仍有学生不买账,和老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也刺激了学校和老师采取更加极端的治理方式。而围绕手机的使用一高校收窃电通知书,也出现了校园血案。
为什么“对学生好”,学生却不欣赏?这需要学校反思。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提前听取学生的意见,充分讨论,而不是无视学生的意见。这种不尊重学生意见的治理方式,让学生很难被“说服”。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使用手机和电脑的良好习惯,不是通过禁令,而是通过生活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控制上网时间,不受垃圾邮件和不良信息的影响。更好的做法是师生分享使用手机和电脑进行学习和娱乐的经验,引导学生理性使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渠道。学校不能简单粗暴地取缔它们,而应该好好利用它们。
学校是教育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地方,因此任何教育行为都必须合理合法。学校的教育活动必须坚守尊重学生权利的底线,突破这个底线,无论理由多么正直,都是反教育,必须取缔。 (中国青年报/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