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 日
山东省德州市作协文章
《廉洁文化题材文学作品获奖名单》
《我县令的父亲》获征文一等奖
获奖信息随后被删除
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想到了电影《夏洛特麻烦》中的经典场景——袁华的作文以“我的区长父亲”的称号获得了比赛一等奖。“我区区长的父亲”成了被讥讽为“打爸爸”的梗。
相关话题#我的县令父亲#
一度冲上热搜榜首
显示主导地位
不过,不少网友在仔细阅读整篇文章后表示,这篇文章真诚周到,通过细腻的笔触,可以看出老一辈的风采。
家人眼中的“无情”父亲
人民群众喜爱的“好官”
作者于中东在文章中介绍说,“我父亲是建国后禹城第一位人民选举产生的县长。” “在他五十九年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令、当过餐饮服务员、当过清粪工,一生几经风风雨雨,没有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任何物质财富。 ,但给我们留下了 129 份工作日记。”
文章中,作者通过几件小事,展现了父亲对家人“无情”、“小气”、“一刀切”的形象,体现了父亲为人所爱的“好官”和“清官”。由人民。
此外,8月3日,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官方平台发布推文,作者庞维维在推文中记录了自己阅读老县长于志明“129工作日志”的感受。
文章指出,于志明1929年出生于新店镇东峪村,1943年参加革命,1948年10月入党,曾任禹城“望寨区”区长、科长县民政部部长、宣传部长、禹城第六区委书记。1955年10月,年仅26岁的于志明被禹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长。
文章介绍,于志明的工作日记被打开,记录了从在麦田种棉花到帮村民搬运粪肥、施肥的一切;从防旱防汛到农民自救;碱性淹没洼地...
70多年前,禹城80万亩耕地中,盐碱地30万多亩。于志明当县长时,最常做的事就是植树、打井、抗旱、换碱。话说,他在想,如何改变盐碱地和沙土窝,让庄稼多产多产,让老百姓吃得饱。
1964年6月,渔良庄公社良庄生产队帮助群众收割小麦。排在最前面的是余中东的父亲余志明。据“禹城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作者心声:标题一开始不叫这个
我只想讲我父亲的故事
据媒体报道,于志明的女儿于中东介绍,她25岁刚结婚时父亲就去世了,至今已经30多年了。今年她60岁《我的县长父亲》获奖信息遭删除,已经过了六十岁生日。“我父亲在他60岁时去世了。最开始,我在父亲节的时候写了这篇文章,以纪念我的父亲。”
据大众网·海报新闻报道,余忠东回应称,写投稿的初衷是不让老人的毕生日记当废纸出售,传递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竭诚。想得到这么多的关注。
余忠东说,从去年开始,他就一直在整理老人写的工作日志。今年,他随便写了些,在父亲节前发表。最开始的标题是《往事的背影》,一万多字,是当时发布在媒体客户端上的。“后来那篇论文是在德州写的,论文要求不超过3000字,我真的很佩服老爷子这辈子的所作所为,朋友劝我删改投稿,改成就是现在。”
于中东说,(父亲)他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问题只是“实事求是,我父亲这辈子做的这些事情,都不容易”。她说:“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也想象不到,那时候的人都‘傻’。去年我回老家的时候,认识我父亲的人都说他是焦裕禄。 ——式干部,你可以过来看看我们。”
此前,余忠东将父亲的91本日记捐赠给了德州市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这91篇日记详细记录了俞志明1951年4月1日至1978年12月21日27年工作期间的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执行情况。
据“禹城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德州市文联:
征文中的“肯定合规”
9月19日《我的县长父亲》获奖信息遭删除,据媒体报道,德州市文联工作人员回应称,德州市作协是民间组织,是社会团体。对于德州作家协会删除获奖名单,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德州作家协会:
相关部门可能会有后续回应
据媒体报道,9月19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了德州市作协相关负责人。相关问题,可能会有官方回应。
网友:
一篇因为名字而被误解的好文章
《我县令的父亲》获奖后被删。有些人在开头只看到标题的时候,无限怀念,看完原文,又佩服又感动了这位老得克萨斯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