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快讯】9月10日电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日发布《中共中国证监会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整改进展状况的通报》(下面简称《通报》)。《通报》显示,截至6月份,巡视整改方案列明的305项整改措施中,集中整改期内应完成的230项任务有226项已完成整改;75项长期整改任务中有26项已提前完成,其余正按计划实施。
通报称,截至6月份,巡视整改方案列明的305项整改措施中,集中整改期内应完成的230项任务有226项已完成整改;75项长期整改任务中有26项已提前完成,其余正按计划实施。
去年以来42家上市公司强制退市,财务类退市指标显威
去年以来42家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常态化退市基本形成。
现在已披露的共有42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面临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这一人数已较2021年下降50%。具体来看,沪深两市分别有18家、24家。九成以上公司都是由于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沪市18家触及退市公司中,除*ST新亿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出具行政罚款书,触及重大违规退市之外,其余17家均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
其中,有8家公司因触及一项财务指标而触及退市,*ST中房、*ST昌鱼、*ST厦华、*ST绿庭、*ST游久5家公司由于收入超过1万元或者扣非后净收入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西水、*ST海医、*ST海创则是由于被财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财务类退市。
另有6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ST拉夏、*ST易见、*ST中天则是由于2021年基本面未有提升,净资产再次为负且被财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T明科、*ST罗顿、*ST金泰不仅营收超过1万元或者扣非后净收入为负值,而且被财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而*ST中新连续五年触及三项财务类指标,该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2020年初以来仍然停工停产,2020年和2021年扣除后总额均为0。
深市触及退市的24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单独因为被财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退市;2家公司单独因为扣非后净收益为负数且营业利润超过1万元而触及退市。
*ST华讯、*ST长动因三项指标而触及退市,即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扣非后净收益为负数且营业利润超过1万元和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和以往相比,触及退市指标的企业总数急剧下降,和2020年底推行的退市新规有关。根据退市新规,2021年财报披露后,上市公司若首次触及“净收益+营业利润”指标,其股票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中报披露后股票已经被推进退市风险警告的公司,2021年若继续触及相关退市情形,将直接退市。这意味着2022年是退市新规中财务类退市指标集中呈现效率的一年。
上半年已注销900余家“僵尸机构”
上半年已注销900余家“僵尸机构”,累计举办现场督查167项,移交执法40起。
北京师范学校一带一路大学研究员万喆告诉记者,“证券行业成为公开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寻求价格,所以说股市应该是一个经济晴雨表。以往非常一段时间之内,我们的A股可能并不能较好担负这个功能,这跟它整体模式当中有一些原因导致价格扭曲有关。这也带给上市公司所谓业绩变脸,甚至财务造假42家公司强制退市,因为财务制度过去不规范,加上这些地方实际上也存在上市公司也属于地方的一些政绩。个别地方政府为推动业绩42家公司强制退市,推荐一些问题公司上市。有的之后就会为了挪用募集资金等自身利益直接干涉上市公司。在上世纪末实际上就早已看到,A股上市公司不仅金融业、公共事业、交通物流业以外,其他的公司在IPO后都常常发生财务情况下降的态势。”
目前强制退市如果无法制度化常态化,注册制下的证券行业无法产生真正由市场来进行用脚投票的优胜劣汰机制,中国资本行业才进而行稳致远